首页
丹巴县探寻民族山区推进电商扶贫的创新性实践
2019-05-06 09:44:40
来源:
丹巴县人民政府
阅读数:
41次
字号:
收藏
打印
分享:
分享到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温馨提示:
请完成个人中心登录后进行相关操作

 

    近年来,农村电子商务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并成为“互联网 ”经济和精准扶贫的重要模式之一2017丹巴率先在甘孜州农村引入互联网 新业态,并以全县54个贫困村、2221户贫困户为重点,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和精准扶贫相结合,逐步探索出电商企业 商品基地 贫困农户的电商精准扶贫经验,有效化解扶贫难题,助力扶贫成效明显。2018年,实现农村网络零售额1.18亿元,同比增长155.2%;农产品网络销售0.08亿元,同比增长177.3%,带动贫困群众人均增收 960.00元。

2019年,经过县级申请、州级初审、省级专项评估检查程序,丹巴县2018年末综合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6.8%降0.52%均降至3%以下,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增长,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显著提升,巩固提升和后续扶持措施完善,稳定脱贫、可持续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已达到贫困县退出标准,按程序退出贫困县序列。

丹巴电商精准扶贫实践,为我国高原藏区及西部地区发展电商产业带动群众增收探索了有益经验,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一、丹巴县推进电商扶贫的现实背景

丹巴县拥有丰富的农业和旅游资源,由于受到地貌特征、经济区位、产业人才等影响,产业经营效益不高,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能力较弱产业扶贫面临着一些特殊性挑战

一是特色产品“卖出去”难的挑战。生产经营规模普遍产品销售中间环节多、销售渠道少、物流成本高,“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特色产品同市场对接不足,产品卖出去的困难重重二是产品价值市场认可度低的挑战。产品品牌建设和培育相对不足,生产标准化程度低,产品品质良莠不齐质量追溯认证几乎空白,营销模式滞后优质农产品市场认可度不高,产品市场价值被严重低估。三是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的挑战。贫困群众文化水平普遍偏现代农业技术掌握和应用严重不足,标准化生产管理建设滞后生产效率低,生产的产品不符合市场对农产品品质的要求。四是农业经营人才匮乏的挑战。县域农业人口总量少,大量农牧民外出务工,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较多,基础型、综合型和中高端型农业产业人才严重缺乏。五是贫困户产业参与度的挑战。受各方面影响,丹巴县贫困户主动参与现代农牧产业发展的积极性较低,政府引导扶持的产业项目推进落实困难。在全县推动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之初,群众表现出了解”“参与度低的问题,参与电商发展的积极性明显不够高。

二、丹巴县推进电商扶贫的做法及成效

在诸多现实挑战之下,丹巴县在产业扶贫中引入电商这一载体和平台让贫困户通过触“电”有效融入全国大市场让民族贫困山区变为农村电商沃土

(一)加快电商精准扶贫模式创新,破解特色产品“卖出去”难的挑战

丹巴县积极探索电商企业 商品基地 贫困户 网店的电子商务产业扶贫发展模式其核心由政府和企业先行构建战略合作关系,利用企业搭建的电商平台和供应链平台,将政府的资源配置、公信力等优势,同企业市场灵敏度、运转灵活性等优势结合,协同发挥贫困户的主体力量,形成产业发展合力,使分散的农产品资源得到迅速汇聚,有效化解产品分散规模小的不足,成功实现“小农户”和“大市场”的对接,破解卖出去难的困境通过资源有效整合,2018全县10乡镇的花椒产业实现电商直接销售280万元,有效带动274农民发展,其中60余户贫困家庭参与农户平均增收1200元。

(二)推进电商产品标准化品牌化,破解农产品售价低的挑战

一是实施双品牌战略即地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把开发好的拳头产品作为电商扶贫的核心来抓,培育打造电商生态食品、精品水果、旅游产品品牌二是建立不同品类的农产品质量、分级和包装标准,推进农产品全程产业链标准化绿色化生产。三是注重品牌宣传推广抓住产品特色和文化内涵,大力宣传、推广、营销高原生态农牧、旅游和特色文化产品目前,全县先后有7个农产品获得三品一标认证,“圣洁甘孜”“美人谷丹巴”区域公共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2019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羊肚菌销售不好,多地出现羊肚菌网络销售价仅401斤的情况下,丹巴县革什扎镇的羊肚菌零售价达到省内70元每斤、省外85元每斤,特色产品的市场价值得到好认可。  

    (三)建立健全电商产业体系,破解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的挑战

实施一批电子商务进农村重点项目,改善农产品生产销售条件,吸引优质投资,倒逼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一是成立丹巴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电商仓储物流中心,全域统筹电子商务发展。推动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和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构建县、乡、村的三级电商服务和物流配送体系。着力电商平台建设。开通丹巴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在知名第三方电商平台创建特产体验馆、地方馆等。推进村级电商服务站点建设,在15个乡镇建设97个乡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物流配送站点),为群众提供网络代购代购网络代销、便民服务、物流配送等全方位服务,形成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 

(四)开展电商人才培训孵化,破解技术和管理人才匮乏的挑战

一是充分整合各类资源,创新人才培育开发机制。创建“丹巴县电子商务大讲堂”,建立培训基地和实训基地,组织编写开发电商系列教材、教学视频,开展特色培训班等,分层次、分批次、多渠道培育开发各类适用型电商人才。二是加大对贫困户大学生村、种养大户等群体培育开发力度,尽培育开发挖掘提升群众人力资源。三是注重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育。截止20193,全县累计举办电子商务培训班”、“电子商务实操训练营100场次,参与人数达4000余人次,形成700多人的电商从业人才队伍,有效缓解了产业发展面临的人才缺乏挑战。

   (五)构建柔性化发展机制,破解贫困户产业参与度低的挑战

积极构建柔性细化的贫困群众电子商务参与机制,让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真正融入电子商务产业链一是发挥传统和新媒体的宣传作用通过海量宣传让群众充分认识了解电子商务这个新鲜事物二是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教学等,甄别有一定意愿的群众,帮其调整生产经营结构,培植农村电商基础三是通过综合扶持,如物流补助、产品设计、运营管理等全方位培育提升贫困群众电商综合发展能力。截止2018年底,全县直接孵化电商创业就业人员278人,其中企业网商20余家,扶贫带动221示范带动效应明显。

    三、丹巴县推进电商扶贫的有益启示

丹巴县农村电商扶贫创新性实践,表明西部偏远山区也有电子商务生存发展的土壤和空间体现了政企协同效应在电子商务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为广大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借助农村电子商务实现脱贫奔康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借鉴。

是发挥政企协同效应。紧紧围绕地方优势资源和产业,以政府顶层设计,企业市场化推动,发挥政府和市场协同作用,破解无电商业态、电商发展慢、无序发展困境。探索以政府购买企业服务形式,以企业为主要实施主体,培育打造公共品牌、实施人力资源培育开发、构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为农村电商产业提供基础保障,培植发展优势

二是积极营造发展“软硬”环境。电子商务是新兴产业,电商扶贫同样也是新生事物。电商扶贫要扬优成势,既要不断加强农村商务软硬基础设施建设,更要通过各种有效渠道,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此外,还要及时出台支持电商产业扶贫的政策措施,积极探索适合地方实际的电子商务模式,优化农村电商发展环境,引导电子商务有序健康发展。

是注重贫困户主体作用发挥科学设计柔性灵活参与机制,吸引最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电商发展,辅之生产理念、生产技能、宣传营销等相关培训,开发挖掘农村人力资源,引导贫困群众进行商品化生产,培育提升贫困户自主发展能力,充实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力量,化解农村人才大量外流、人才严重匮乏、群众参与度低的现实难题。

是坚持精品化特色化定位。依托自身资源优势,不盲目追求规模,不盲目求新求异,坚持扶持和培育较具地方特色、较具市场价值,尤其是能够创造更多就业,能够为更多群众带来现实利益的产业和产品。同时还需要坚持标准化、商品化生产,着眼精品化、高端化,形成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区域性品牌,走精品高端路线,避免产品同质竞争,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201948